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出自唐代李白的《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译文

人想要攀登明月是不可能做到的,然而月亮在天空行走却与人紧紧相随。

注释

攀:有追、赶的意思,这里可理解为想要登上、靠近明月。

不可得:无法做到,指人无法真正攀到明月之上,体现出明月的高远难及。

行:运行、行走,指月亮在天空中按照自己的轨迹移动。

相随:紧紧跟随,形象地写出月亮与人之间的一种看似亲密的关系,无论人走到哪里,月亮的光辉仿佛都与人相伴。

赏析

从艺术手法看:运用了对比和拟人的手法。“人攀明月不可得” 写出了人与明月之间遥不可及的距离,人对明月的向往却无法实现,充满了无奈之感;“月行却与人相随” 则将月亮拟人化,赋予了月亮一种人情味,仿佛月亮有意与人相伴,不管人走到哪里,它都紧紧跟随,使月亮具有了人的情感和行为,一冷一热,亦远亦近,若离若即,形成鲜明对比,写出明月于人既可亲又神秘的奇妙感。

从情感表达看:一方面表现出人类面对自然宇宙的渺小与无力,明月高悬天际,象征着一种高远的、难以企及的目标或理想,人想要攀附却无法做到,流露出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自身局限的感慨。另一方面,月亮与人相随又给人一种温暖和慰藉,仿佛在这浩瀚宇宙中,人并不孤单,月亮成为了人的一个忠实伴侣,在孤独的人生旅途中给予陪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从哲学思考看:蕴含着一种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明月代表着自然的规律和力量,它按照自己的轨迹运行,不为人的意志所转移,人虽然无法征服自然,但却可以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在某种程度上也给予了人类精神上的寄托和陪伴。同时也暗示了人生中很多事情就像攀月一样,虽然难以实现,但生活中也有像月光相伴这样的美好,不必过于执着于那些无法达到的目标,要学会享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珍惜身边的陪伴和温暖。

整首诗通过这两句为我们营造出一种既充满奇幻色彩又富有哲理韵味的意境,展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唐代名句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2025-1-23 16:59:57

唐代名句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2025-1-23 17:08:1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