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苏溪亭》

译文

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美好的春光已快要过去了。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

注释

春事:春天的农事,也可指春天的景色、春光。这里指春天即将过去。

汀:水岸平地,多指沙洲。

烟雨:像烟雾那样的细雨,蒙蒙细雨。

寒:给人以寒冷、凄寒的感觉,既写杏花在春雨中的状态,也暗示了人的心境。

赏析

表现手法

比兴寄托:“燕子不归” 表面写燕子未归巢,实际暗喻远方的游子没有归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以自然现象来寄托人事,委婉地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和牵挂。

情景交融:诗人将暮春之景与内心的愁情完美融合。燕子未归、烟雨笼罩沙洲、杏花在寒风中瑟缩,这些景象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蕴含着倚阑人内心的惆怅、哀怨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景衬情,使情与景相互渗透,浑然一体。

意境营造:营造出一种朦胧、凄迷、幽冷的意境。烟雨弥漫,使整个画面笼罩在一片迷蒙之中,看不清远方,也给人一种迷茫、惆怅之感。杏花在寒雨中更显娇弱,增添了一份凄冷的氛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深深的落寞与哀愁。

情感表达:蕴含着浓浓的怨别之情和时光易逝的感慨。一方面,借燕子不归表达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埋怨,游子未归,辜负了这美好的春光,也让等待的人心中充满了惆怅;另一方面,“春事晚” 和 “杏花寒” 则流露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以及红颜易老、青春不再的哀伤,将女子等待游子归来的复杂情感表现得细腻而深沉。

唐代名句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2025-1-28 16:37:35

唐代名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025-1-28 17:09:0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