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

杜牧〔唐代〕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会被关进铜雀台了。

注释

折戟:折断的戟,戟是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火烧赤壁事。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 “二乔”。

赏析

借物起兴:“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诗人从一件沉埋于泥沙中的断戟写起,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含深意。沙中沉戟,点明此地曾有过激烈的战争,岁月流逝,兵器未销,引发了诗人对历史的遐想,为后文的议论抒情做了铺垫。

逆向假设:“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是千古名句。诗人没有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而是逆向思维,假设东风不给周瑜方便,那么战争的结局将会改变,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这种假设,以小见大,用二乔的命运来象征东吴的命运,深刻地表达了对历史机遇和英雄人物关系的思考,强调了外在条件对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

艺术手法:在艺术表现上,诗人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前两句叙事,平实中见奇崛;后两句议论兼抒情,借 “东风” 与 “周郎” 的关系,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既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又饱含诗人的主观情感,富有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当时的唐朝内忧外患,政治腐败,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社会矛盾尖锐。杜牧本人胸怀大志,有经邦济世之才,却仕途不顺,怀才不遇。这首诗是他于会昌二年(842 年)出任黄州刺史期间,游览黄州赤壁矶时所作。诗人站在古战场遗址,观 “赤壁” 而思史,抚今追昔,联想到三国时代的赤壁之战,借对这场战役的咏叹,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简析

《赤壁》是一首典型的咏史诗。诗人借赤壁之战这一历史事件,通过对一件古物的发现和对历史的假设,抒发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诗歌以小见大,构思独特,从折戟这一细微之物入手,引发对历史重大事件的思考。语言简洁,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现了杜牧诗歌的独特风格,对后世的咏史诗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唐代诗文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2025-2-3 17:15:17

唐代诗文

泊秦淮

2025-2-3 18:54:1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