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况

顾况

顾况(727 年 – 820 年),字逋翁,别号华阳山人,苏州人。他以诗才闻名,同时在绘画等领域也有一定造诣,是中唐时期的重要文人,唐代颇具特色的诗人、画家和鉴赏家。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幼年受佛经于其叔七觉和尚,登第前除儒学外,还出入释老二氏,且与东南地区的名诗人、诗僧多有交往。至德二年(757 年),33 岁的顾况登进士第。

仕途起伏:大历六年(771 年),任永嘉监盐官。建中二年(781 年)至贞元二年(786 年),韩滉为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时,顾况曾被召为幕府判官。贞元三年,经李泌荐引,入朝担任著作佐郎。贞元五年,李泌去世,他于三、四月间被贬为饶州司户参军,原因可能是 “傲毁朝列”“不能慕顺﹐为众所排”。在贬途经苏州时,与韦应物有诗酬唱。约贞元十年离饶州。

晚年隐居:晚年定居茅山,贞元十六年,皇甫湜曾在扬州见到过他。

文学成就

诗歌理论: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注重教化,认为诗歌是 “理乱之所经,王化之所兴。信无逃于声教,岂徒文采之丽耶”。

诗歌创作

乐府诗:不避俚俗,不乏尖刻,直接反映现实。如《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中的《囝》,揭发闽吏残害人民的罪行,沉痛感人,开白居易《新乐府》“首句标其目” 的先例。

七言歌行:《公子行》《行路难三首》等,揭露贵族子弟豪侈生活,讽刺封建帝王求长生的愚昧行为。《李供奉弹箜篌歌》等通过丰富比喻和环境渲染,对音乐描绘出色,为李贺歌行之滥觞。

七绝:清新自然,饶有佳作。如《宿昭应》讽刺玄宗求仙,《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宫词》写出宫女哀怨,《竹枝词》是学习江南民歌之作。

其他贡献:有《文论》一篇,立论与中唐古文家相似。为当时诗人所撰的诗序,记述了陶翰、刘太真等诗人的事迹及诗文编集情况,为后世提供了文学研究资料。对唐人志怪传奇作品也很重视,其《戴氏广异记序》可体现。

历史影响

诗歌革新先导:顾况的诗歌创作理念和实践,对中唐的诗歌革新运动起到了一定的先导作用,为后来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运动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丰富文学题材:以乐府诗反映现实,拓展了诗歌的题材范围,使诗歌更贴近社会生活,对后世诗人关注社会、民生起到了示范作用。

影响诗歌风格:其七言歌行想象丰富、意境奇特,对李贺等后世诗人的风格形成产生了影响。

历史评价

同时代人的肯定:皇甫湜在《顾况诗集序》中称其 “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高度赞赏了他的诗歌才华。

后世的认可:唐末诗僧贯休有《读顾况歌行》一诗,对他的七言歌行极为推崇。顾况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得到了后世的广泛认可,他的作品成为研究唐代文学尤其是中唐诗歌发展的重要资料。

唐代作者

张泌

2025-2-4 16:52:11

唐代作者

许浑

2025-2-9 15:01:4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