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宋代〕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

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得很高,我却懒于梳头。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听说双溪的春光还不错,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载不动我这许多的忧愁。

注释

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

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这里暗指丈夫已死。

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

拟:打算。

舴艋舟:一种形似舴艋的小船,两头尖,中间窄。

赏析

上片:首句 “风住尘香花已尽”,描绘出一幅暮春残景,风虽停,但落花已化为尘土,散发着幽微的香气,营造出一种凄清、落寞的氛围,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消逝。“日晚倦梳头”,通过 “倦梳头” 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词人的慵懒与愁苦,无心梳妆打扮,侧面反映出她内心的痛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直抒胸臆,将词人经历国破家亡、丈夫离世后的悲痛之情毫无保留地抒发出来,“事事休” 三个字,包含了无尽的沧桑与无奈,而 “欲语泪先流” 则将这种悲伤的程度推向了高潮,让人深切感受到她内心的伤痛之深。

下片:“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笔锋一转,词人听闻双溪春光尚好,便打算去泛舟游玩,看似有了一丝生机与希望,但这只是一种短暂的念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人以独特的想象力,将抽象的 “愁” 具象化,把愁比作可以用船承载的重物,形象地写出了愁绪的沉重,连小小的舴艋舟都难以承载,这种新奇的比喻,既生动又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愁,成为了千古名句。

整体:整首词围绕 “愁” 字展开,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和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层层递进地抒发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悲痛与忧愁。语言浅近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将婉约词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 年),当时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她经历了北宋灭亡,被迫南渡,又遭遇丈夫赵明诚病逝,金石文物散失等诸多变故,生活陷入了极度的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清照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以抒发自己国破家亡、身世飘零的愁苦之感。

简析

《武陵春・春晚》是李清照后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艺术手法上,词人巧妙地运用了借景抒情、细节描写和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情感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如 “风住尘香花已尽” 借景抒情,“倦梳头” 的细节描写,以及 “载不动许多愁” 的夸张比喻。从情感内涵来看,这首词不仅是词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更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动荡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社会意义。全词以细腻的笔触,将词人内心的痛苦、忧愁、无奈等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她在困境中的挣扎与悲伤,是婉约词中的经典之作,对后世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诗文

点绛唇·蹴罢秋千

2025-2-23 14:32:48

宋代诗文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025-2-23 14:45:3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