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天寒山色有无中。野外一声钟起、送孤蓬。
添衣策马寻亭堠。愁抱惟宜酒。菰蒲睡鸭占陂塘。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
译文
稀疏的篱笆围着小院,曲折的小路通向田家,清晨,笼罩在树林上的云雾渐渐散开,天色清明。天气寒冷,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似有还无。四野一片寂静,远处山寺的钟声传来,仿佛在送别那叶孤舟。
添了一件衣服,策马扬鞭去寻找驿站,满怀愁绪,只有借酒才能排遣。池塘里,鸭子在茭白和蒲草丛中酣睡,即使被行人惊散,很快又成双成对地聚在一起。
注释
疏篱:稀疏的篱笆。
曲径:曲折迂回的小路。
云树:被云雾笼罩的树木。
开清晓:指云雾散开,天色变明亮,显示出清晨的景象。
天寒山色有无中:化用王维《汉江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意思是天气寒冷,山峦在晨雾中时隐时现。
孤蓬:孤独的船,常用来比喻漂泊的人或行踪不定。
亭堠:古时侦察、瞭望的岗亭,这里指供行人休息的场所。
愁抱:忧愁的心怀。
菰蒲:菰和蒲,都是水生植物,借指湖泽。
赏析
上片:开篇 “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 描绘出一幅田园画卷,展现出送别之地的环境。“疏篱”“曲径”“田家” 是常见的乡村元素,给人以质朴、宁静之感。“云树开清晓” 则写出时间的推移,从云雾笼罩到渐渐散开,暗示着离别的时刻即将到来。“天寒山色有无中,野外一声钟起、送孤篷”,进一步渲染氛围,寒冷的天气让山色在云雾中若有若无,增添了几分朦胧与凄清,山寺钟声响起,仿佛在为离去的孤舟送行,钟声打破寂静,更显环境的清幽和离别的伤感。
下片:“添衣策马寻亭堠,愁抱惟宜酒”,写送走心上人后,词人感到寒意和愁意,于是添衣策马寻找驿站,借酒消愁,直接点明了 “愁”。“菰蒲睡鸭占陂塘,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词人看到池塘里的睡鸭,即使被惊散也能很快重新成双,与自己的孤单形成鲜明对比,以景衬情,含蓄地表达出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离别的感伤。
整体:全词妙在以景寓情,含而不露,上片借田家闲逸幽静之景暗示相思,以远山和晨钟烘托漂泊之孤独;下片以陂塘睡鸭反衬离恨之苦。语言精炼含蓄,疏密相间,勾勒微妙,如 “云树开清晓” 的 “开” 字,精炼地写出云雾散开的动态。
创作背景
周邦彦一生仕途辗转,羁旅漂泊。这首词可能是他在羁旅途中,为送别友人或情人而作。在某个清晨,他与所别之人在乡村的小路上分别,面对眼前的田园景象和即将到来的离别,心中涌起愁绪,于是写下此词,以寄托自己的离情别绪和漂泊之感。
简析
《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是周邦彦婉约词风的代表作品之一。从主题上看,以送别为核心,通过描写送别场景和别后的感受,抒发了真挚的情感。艺术手法上,一是善于借景抒情,选取了疏篱、曲径、云树、山色、钟声、睡鸭等诸多意象,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将情感融入其中;二是对比衬托,如以睡鸭的成双衬托自己的孤单;三是动作描写细腻,“添衣”“策马”“寻亭堠” 等动作,生动地表现出词人的离愁别绪。全词格调清新自然又不失深沉,体现了周邦彦高超的作词技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