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沈沈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
译文
树叶纷纷落下,斜阳映照水面,江面上细浪轻卷,深沉地流向千里之外。桥上的寒风凛冽,刺痛眼眸。我久久伫立,望着黄昏渐至,街市上亮起了璀璨灯火。
回到破旧房屋的寒窗下,听着井边有几片梧桐叶飞落。我不再贪恋单薄的被子,多次起身。又有谁知晓,只因收到了她的一封书信,我的心便如此难以平静?
注释
夜游宫:词牌名,调名可能取汉成帝 “宵游宫” 之意 。
叶下:树叶落下,点明时节为秋季。
沉沉:形容江水深沉、水流长远的样子。
酸风射眸子:冷风刺眼,使眼睛发酸。出自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此处借用李诗中金铜仙人离汉宫的凄婉情态,来表露自己思念的悲苦之情。
单衾(qīn):薄被子,暗示孤身一人。
萧娘:唐人泛称女子为萧娘,这里指词人的心上人 。
赏析
上片:开篇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词人描绘出一幅深秋傍晚的江景图。落叶飘零,斜阳余晖洒在水面,江水翻卷着细微的波浪,悠悠流向远方。“叶下” 点明时间是秋季,而那流淌的江水,既实写眼前之景,又象征着词人悠悠不尽的愁思,情景交融。“桥上酸风射眸子”,借用李贺诗句,以桥上的寒风刺骨,侧面烘托出词人内心的愁苦。“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一个 “立多时”,将词人伫立桥头,久久凝望的形象刻画得十分生动,他看着黄昏降临,街市灯火亮起,内心的孤独与思念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浓烈,也为下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
下片:“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场景从室外转移到室内,古屋、寒窗、飞坠的井桐叶,营造出一种幽凄、寂静的氛围,衬托出词人的孤寂与落寞。“不恋单衾再三起”,“单衾” 暗示词人独自一人,“再三起” 则将他心神不宁、辗转难眠的状态描绘得淋漓尽致。最后 “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点明主旨,原来词人如此魂不守舍,是因为收到了心上人的书信,此前的种种行为和情绪都有了答案,也将词人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推向了高潮。
整体:全词以时间为线索,从午后斜阳,写到黄昏灯火,再到深夜独处,场景不断转换,情感层层递进。结构上采用 “悬念法”,先描绘词人的种种行为和周围环境,引发读者的好奇与疑惑,最后才揭示出是因为收到心上人的书信而如此,读来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语言虽简洁,却极具表现力,通过对景物、动作的描写,将词人的相思之情表达得真挚而深沉 。
创作背景
周邦彦一生仕途辗转,漂泊不定,其词作多写闺情、羁旅。这首《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是一首怀人之作,可能是他在羁旅途中,收到情人的书信后,有感而发创作而成,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对情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
简析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是周邦彦词中的佳作。从内容上看,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相思之情,将一个被思念折磨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在艺术手法上,一是情景交融,如用斜阳、江水、寒风、落叶等景物,烘托出词人的孤独、愁苦;二是结构精巧,“悬念法” 的运用,使词作波澜起伏;三是语言简洁凝练,虽未过多渲染情感,却能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词人的深情。与周邦彦其他富艳、典丽的词作不同,这首词风格较为明快晓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展现了其多样的创作风格,在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