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唐代〕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席 一作:去)

译文

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的牛渚山边,蔚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我登上小船,仰望着明亮的秋月,徒然地怀想起东晋的谢尚将军。我也能够像袁宏那样高声吟诵咏史诗,可惜却没有像谢尚那样的识贤之人来倾听。明天一早我就要挂起船帆离开牛渚,只见枫叶纷纷飘落,仿佛在为我送行。

注释

牛渚:山名,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北部突入长江,即著名的采石矶。诗题下原有注:“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

西江:从南京以西到江西境内的一段长江,古代称西江,牛渚也在西江这一段中。

谢将军: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己作《咏史》诗,音辞都很好,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袁宏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

高咏:谢尚赏月时,曾闻诗人袁宏在船中高咏,大加赞赏,这里指能吟哦袁宏那样的咏史诗。

斯人:指谢尚。

挂帆席:扬帆,一作 “洞庭去”。

赏析

景中寓情,境界空阔:首联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点明时间地点,描绘出牛渚江面上空无云的清朗夜景,寥廓空明的天宇与苍茫浩渺的西江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空阔渺远的境界,为下文抒情奠定了基调。

古今联想,自然过渡:颔联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由望月自然过渡到怀古。诗人置身于如此空阔的江天月夜之中,很容易触发对古今的联想,想起了在此地因赏识袁宏而传为佳话的谢尚将军,“空忆” 二字,流露出对谢尚的追慕以及这份追慕无人回应的落寞。

直抒感慨,知音难觅:颈联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由怀古回到现实,诗人以袁宏自比,认为自己也有高咏的才华,却没有像谢尚那样的知音来倾听,直接抒发了世无知音的深沉感喟,揭示了怀才不遇的主题,将诗人的失意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景结情,韵味悠长:尾联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宕开一笔,想象明天挂帆离去时,枫叶纷纷飘落的情景,以景结情,用萧瑟的秋景进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产生的寂寞凄清情怀,给人以悠然不尽的韵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一般被认为是诗人失意后在当涂所作。那时诗人虽自负才华,但却无人赏识,对未来已不抱希望。牛渚是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北端突入江中即采石矶,是谢尚闻袁宏咏史的地方。诗人途经此地,触景生情,借古事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简析

《夜泊牛渚怀古》是李白五律中的佳作,全诗诗意明朗单纯,却韵味十足。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独具特色,写景疏朗有致,不事雕琢,如 “青天无片云” 以简洁之笔勾勒出天空的清朗;写情含蓄不露,将不遇知音的伤感蕴含在对历史的追怀和对眼前景、想象景的描写之中。用语自然清新,如行云流水,纯任天然,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在格律上,这首诗虽为五律,却中间两联未对仗,突破了律诗的常规,展现了李白诗歌创作不受格律束缚、自由洒脱的特点,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个性。

唐代诗文

听蜀僧濬弹琴

2025-2-7 14:13:19

唐代诗文

赠孟浩然

2025-2-7 20:36:2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