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译文
左偏殿矮墙遮隐着花丛,天色已近傍晚,投宿的鸟儿,一群群鸣叫着飞过。
星光照临,宫殿中的千门万户似乎在闪烁,宫殿高耸入云,靠近月亮,得到的月光格外多。
我不敢入睡,倾听着开宫门的锁钥声,晚风吹过,不禁想起上朝时马铃的声音。
明天早上有重要的奏章要呈给皇上,多次询问夜已经到什么时辰了。
注释
宿:指值夜。
左省:即左拾遗所属的门下省,和中书省同为掌机要的中央政府机构,因在殿庑之东,故称 “左省”。
掖垣:门下省和中书省位于宫墙的两边,像人的两腋,故名。
啾啾:鸟叫声。
临:居高临下,这里指照临。
九霄:在此指高耸入云的宫殿。
金钥:即金锁,指开宫门的锁钥声。
珂:马铃。
封事:臣下上书奏事,为防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封,因此得名。
赏析
景中含情:前两联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从傍晚到夜间的景色。“花隐”“栖鸟” 勾勒出傍晚时分左省的静谧,“星临”“月傍” 则展现出宫殿在星月照耀下的巍峨壮丽,既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又透露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虚实相生:颈联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听金钥” 写诗人不睡觉倾听宫门开锁声,是实写;“想玉珂” 则是因风吹而想象到上朝时马铃的声音,是虚写。通过虚实结合,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因心系国事、担心误了早朝而夜不能寐的心理。
卒章显志:尾联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直接点明 “不寝” 的原因,因为第二天有重要的奏章要上奏,所以多次询问时间。“数问” 二字将诗人那种心系国事、尽职尽忠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使全诗的主题得以升华,体现出诗人一心为国的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五律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 年)。至德二载(757 年)九月,唐军收复了被安史叛军所控制的京师长安;十月,肃宗自凤翔还京,杜甫于是从鄜州到京,仍任左拾遗。左拾遗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诤,小事上封事。此诗就是杜甫在任左拾遗时,在上封事前于门下省值夜时所作,表现了他居官勤勉,尽职尽忠,一心为国的精神。
简析
《春宿左省》是杜甫五律中的佳作,体现了杜甫律诗结构严谨、诗意蕴藉的特点。全诗前四句写宿省之景,后四句写宿省之情,层次分明。从时间上看,自暮至夜,自夜至将晓,自将晓至明朝,叙述详明而富于变化。诗歌通过描写值夜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塑造了一个小心谨慎、忠于职守的官员形象,抒发了诗人忠君爱国、勤于国事的情怀,同时也带有一定的应制诗色彩,写得平正妥帖,对仗工整,用词精准,“动”“多” 等字堪称 “句眼”,使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