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万之京

李颀〔唐代〕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树 一作:曙)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译文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注释

魏万:又名颢,上元初进士,曾隐居王屋山,自号王屋山人。

游子:指魏万。

离歌:离别的歌。

初渡河:刚刚渡过黄河。魏万家住王屋山,在黄河北岸,去长安必须渡河。

关城:指潼关。

御苑:皇宫的庭苑,这里借指京城。

砧声:捣衣声。

向晚多:愈接近傍晚愈多。

蹉跎:虚度年华。

赏析

整体主旨: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通过描写魏万旅途的情景和对长安的想象,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和勉励之情。

结构层次:首联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运用倒叙手法,先说清晨听到友人唱离歌,再点明昨夜微霜,友人渡河,为全诗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颔联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以鸿雁、云山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和愁苦。颈联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诗人想象友人到达潼关时的情景,树色似乎在催促寒气靠近,京城中傍晚的捣衣声繁多,暗示长安虽繁华但也充满了羁旅之愁。尾联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直接点明主旨,以长者的口吻告诫友人,不要沉迷于长安的享乐,要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表现手法:全诗善于借景抒情,如 “微霜”“鸿雁”“云山”“关城树色”“御苑砧声” 等景物,都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担忧。同时,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六句实写友人旅途的所见所闻所感,最后两句则是对友人的劝诫,为虚写,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情感更加真挚。

创作背景

魏万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后因慕李白之名,南下到吴、越一带访寻,与李白结下深厚友谊。魏万是比李颀晚一辈的诗人,两人是情意密切的 “忘年交”。此诗可能写于李颀晚年在洛阳时,当时魏万要前往京城长安,李颀为其送行而作。

简析

这首诗语言自然真切,情深意长,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诗人以自己的心情来设想、体会友人跋涉的艰辛,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切的友情。诗中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等句,对仗工整,写景细腻,“催”“向” 等字炼字精妙,为后人所称道。最后两句的劝勉,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爱,又具有一定的人生哲理,使整首诗的格调显得积极向上。

唐代诗文

隋宫

2025-2-11 13:07:17

唐代诗文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2025-2-11 13:23:4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