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旧时月色

姜夔〔宋代〕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译文

辛亥年冬天,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居士要求我创作新曲,于是我创作了这两首词曲。石湖居士吟赏不已,教乐工歌妓练习演唱,音调节律悦耳婉转。于是将其命名为《暗香》《疏影》。

旧时的月色,曾经多少次映照着我,对着梅花吹得玉笛呜咽。还记得那一年在西湖的孤山脚下,我曾亲手攀折梅花,思念远方的友人。就算是西湖的荷花已经凋落,也依然会记得我,记得我当年在荷花丛中饮酒的浪漫情事。可如今,我像秋天的大雁漂泊在江渚,哪里还能有昔日那种兴致?

江国的梅花正寂寞地开放,可谁能来与我一同欣赏,为它持酒助兴?只能想象那像罗浮山下梅花仙女一样的美人,在深夜里归来,身上还带着梅花的香气。但如今我已渐渐老去,没有了从前那种春风得意的心情。只恐怕当梅花飘落的时候,我只能听到那《梅花落》的笛曲,在那充满寒意的月夜里,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凄凉。

注释

旧时月色:指过去的明月,暗示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算来曾经有几次明月照着我在梅花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玉人,美人,此处指友人。意思是唤起美人,不顾清冷去攀折梅花。

何逊而今渐老:何逊是南朝梁诗人,曾写过《扬州法曹梅花盛开》等咏梅诗。这里作者以何逊自比,说自己如今渐渐老去。

都忘却春风词笔:春风词笔,指年轻时春风得意的才情与文笔。说自己已忘却了当年那种春风得意的写诗才华。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但奇怪的是竹林外稀疏的梅花,带着清冷的香气飘入了华丽的宴席。瑶席,华丽的席面。

江国:指江南水乡。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翠尊,绿色的酒杯,这里指酒。红萼,红梅。意思是面对美酒容易伤感,红梅默默无言,使我更加深情地回忆起过去。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常记得曾经与友人携手同游之处,千树梅花压满枝头,映照着西湖寒冷碧绿的湖水。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又看到梅花一片片地被吹落了,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它盛开的样子。

赏析

主题思想:这首词以咏梅为主题,却不单纯是对梅花的描写,而是通过梅花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怀旧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梅花在这里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物,更是词人情感的寄托和象征。

艺术特色

时空交错:词中巧妙地运用了时空的转换,将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如 “旧时月色”“长记曾携手处” 等词句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而 “而今渐老”“但怪得” 等则回到现实,这种时空的跳跃使词的意境更加丰富,情感更加深沉。

虚实相生:既有对过去在梅边吹笛、与友人攀梅等实景的描写,又有对梅花仙女的想象以及对未来梅花飘落的担忧等虚景的刻画。虚与实相互映衬,使词的内容更加饱满,韵味十足。

情景交融:词人将自己的情感与梅花的形象紧密结合,如 “香冷入瑶席”“红萼无言耿相忆” 等句,梅花的清冷、无言与词人的孤独、伤感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

用典精妙:运用何逊、罗浮梦等典故,不仅丰富了词的文化内涵,还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使词显得含蓄而典雅。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 年),姜夔应范成大之邀,前往苏州石湖别墅作客。范成大喜爱梅花,园内梅花盛开,姜夔在那里写下了《暗香》《疏影》两首词。当时的姜夔四处漂泊,虽有才华却未得功名,生活并不顺遂。在这样的人生境遇下,面对美丽的梅花,他触景生情,回忆起往昔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往事,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以梅花为媒介,抒发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

简析

《暗香・旧时月色》是姜夔词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从咏物角度看,它对梅花的描写不落俗套,不局限于梅花的外形,更注重挖掘其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从情感表达上,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又有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情感真挚而深沉。在艺术手法上,时空转换、虚实相生、情景交融以及用典等手法的运用都恰到好处,体现了姜夔词 “清空”“骚雅” 的独特风格,为后世词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诗文

疏影·苔枝缀玉

2025-2-19 17:38:28

宋代诗文

长亭怨慢·渐吹尽

2025-2-19 18:04:5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