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饮诚斋,忽有一鸥来泊松上,已而复去,感而赋之。
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稚子莫喧哗,恐惊他。
俄倾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我已乞归休,报沙鸥。
译文
晚上我在诚斋饮酒,忽然有一只鸥鸟飞来停在松树上,过了一会儿又飞走了,我有所感触,就写了这首词。
偶然听到松树梢上传来扑鹿的声音,知道是沙鸥来这里栖息过夜。孩子们不要大声吵闹,恐怕会惊吓到它。
不一会儿,沙鸥突然飞走了,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我已经向朝廷请求辞官归隐了,特此来告诉沙鸥。
注释
昭君怨:词牌名,又名《宴西园》《一痕沙》。四十字,全阕四换韵,两仄两平递转,上下片同。
诚斋:杨万里书房的名字。
已而:后来,不久。
扑鹿:象声词,形容鸥鸟拍打翅膀的声音。张志和《渔父》中有 “惊起鸳鸯扑鹿飞”。
稚子:幼子,小孩。
喧哗:声音大而杂乱。
俄顷:片刻,一会儿。
归休:辞官退休,归隐。
报沙鸥:告诉沙鸥。这里运用了 “鸥鸟忘机” 的典故,意谓自己志在隐居,约沙鸥为伴。
赏析
上片:通过 “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以朴拙自然的语言,将偶然听到沙鸥栖息的声音,判断出是沙鸥来宿的场景生动呈现,既写出环境寂静,又体现出作者的敏锐感知。“稚子莫喧哗,恐惊他”,一个 “莫” 字和 “恐” 字,尽显作者对沙鸥的喜爱与呵护,充满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生活中微小事物的关注与热爱。
下片:“俄顷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运用顶真手法,强化了沙鸥飞走后作者的失落感和对其去向的关切。“我已乞归休,报沙鸥”,卒章显志,作者向沙鸥告知自己乞归的事情,将沙鸥视为可以倾诉的对象,借沙鸥寄托自己绝意官场、渴望归隐的心愿,也流露出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
创作背景
本词是杨万里辞官归隐家乡江西吉水时的作品。绍熙年间,杨万里因不满朝廷昏昧,长期被贬,愤而辞官家居。一天晚上他在诚斋饮酒,看到有鸥鸟来松树上栖息又飞走,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词。小序交代了鸥来复去的时间、地点和经过,“感而赋之” 点明了写作动机。
简析
这首词体现了 “诚斋体” 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特点。作者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场景为素材,通过对沙鸥来宿又飞去的描写,巧妙地抒发了自己的情志。全词笔致灵动,上片惊喜,下片怅然,情感起伏自然。借鸥鸟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报国无门、不被理解的忧愤与无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