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出自魏晋曹丕的《燕歌行二首·其一》

译文

秋风萧瑟,天气渐渐转凉,草木枯黄凋零,露水凝结成了白霜,群燕告别北方往回飞,天鹅也朝南飞翔。

注释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发出的声音,这里也表示秋风的寒冷、凄凉之感。

摇落:凋零、凋残,指草木在秋风中枯黄、掉落。

露为霜:露水因天气寒冷而凝结成霜,点明了深秋时节的特征。

群燕:一群燕子。燕子是候鸟,秋天会飞往温暖的南方过冬。

辞归:告别、离开(北方),返回南方。

鹄(hú):天鹅,也是一种候鸟,秋季会南迁。

南翔:向南飞翔。

赏析

营造出悲凉的秋景氛围:“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开篇就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深秋的凄凉景象。“秋风萧瑟” 从听觉角度写出了秋风的凛冽,给人以寒意;“天气凉” 直接点明气温下降,让人感受到深秋的清冷。“草木摇落” 从视觉上展现了草木在秋风中的凋零之态,“露为霜” 进一步强调了天气的寒冷,表明深秋已至。这些描写共同营造出了一种悲凉、肃杀的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借候鸟南飞抒发情感:“群燕辞归鹄南翔” 这句通过描写群燕和天鹅等候鸟纷纷南飞的情景,借景抒情。候鸟的南迁是自然现象,但诗人借此暗示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同时也可能联想到自己的人生境遇或离别的情感。候鸟的离去,引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时光匆匆的感慨,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沉。

体现建安文学的风骨:曹丕的这首诗体现了建安文学的特点,语言质朴刚健,不事雕琢。诗句简洁明了,却能准确地描绘出景物的特点和传达出情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这种质朴的语言风格与诗歌中所表达的悲凉情感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建安文学 “慷慨悲凉” 的风骨。

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这几句诗所描绘的秋景和传达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无论是对秋天的萧瑟之感,还是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都是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体验到的情感。读者在欣赏诗歌时,能够从诗句中找到自己的情感寄托,感受到诗人所表达的那种深沉的情感,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魏晋名句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2025-4-6 8:47:41

唐代作者

皇甫冉

2025-1-18 12:17:1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