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吉

乔吉

乔吉(约 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今属山西)人,后流寓杭州,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作家。

生平经历

早年怀才不遇:乔吉自幼才华出众,美姿容,善词章,但一生未仕,长期漂泊江湖,在杭州等地过着落魄的生活。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曾怀抱壮志,渴望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然而现实却让他处处碰壁,只能在诗酒和山水间寻找慰藉。

创作生涯:他将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散曲和杂剧的创作中,与当时的一些文人曲家有交往,如钟嗣成等。钟嗣成在《录鬼簿》中对他有所记载和评价。乔吉在创作上用心良苦,力求在曲词和立意上有所创新。

晚年生活:晚年的乔吉依然没有改变其落魄的境遇,最终在贫困中离世,结束了其怀才不遇的一生。

文学成就

杂剧创作:剧作存目十一,有《杜牧之诗酒扬州梦》《李太白匹配金钱记》《玉箫女两世姻缘》三种传世。这些作品多以爱情、婚姻为题材,曲辞清丽,立意新巧。如《金钱记》写韩翊与柳眉儿的恋爱婚姻,语言华美;《扬州梦》以杜牧诗命意,生动描绘了扬州的繁华;《两世姻缘》反映了玉箫沦落青楼的痛苦。

散曲创作:散曲作品存小令 200 余首,套曲 11 首。散曲集有抄本《文湖州集词》等。他的散曲以婉丽见长,精于音律,工于锤炼,喜欢引用或融化前人诗句,风格奇巧俊丽,雅俗兼备。如〔水仙子〕《重观瀑布》想象大胆,词句诡丽;〔绿幺遍〕小令则是他落魄江湖的自我写照。

历史影响

丰富元曲题材与风格:在元曲发展中,乔吉的作品丰富了元曲的题材和风格,尤其是在爱情剧和散曲的创作上,为元曲的发展增添了独特的色彩,使元曲在反映社会生活和情感表达上更加多元化。

创作理论影响后世:他提出的 “凤头、猪肚、豹尾” 的创作理论,对后世戏曲和散曲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后世创作者在结构安排和创作技巧上遵循的重要原则。

推动散曲发展:与张可久并称 “曲中双璧”“曲中李杜”,其散曲创作成就颇高,对后世散曲作家如明代的王磐、清代的朱彝尊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散曲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历史评价

同时代人评价:钟嗣成在《录鬼簿》中说他 “美姿容,善词章,以威严自饬,人敬畏之”,并作吊词 “平生湖海少知音,几曲宫商大用心”,可见对他才华的认可和对其怀才不遇的惋惜。

后人评价:朱权论其曲作 “如神鳌鼓浪”,有 “波涛汹涌、截断众流之势”。明李开先评他 “蕴藉包含,风流调笑,种种出奇而不失之怪;多多益善而不失之繁;句句用俗而不失其为文”,高度肯定了他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元代作者

关汉卿

2025-1-16 14:23:02

元代作者

虞集

2025-2-4 14:54:5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