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裴迪〔唐代〕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译文

你若要归山无论深处浅处,都应该尽情饱览山川之美。千万别学那武陵的渔人,只是短暂地在桃源停留。

注释

崔九:即崔兴宗,曾与王维、裴迪同居辋川。

南山:即辋川南边的终南山。

马上口号:在马背上顺口吟成诗句。

丘壑:既指丘陵川壑,也是暗用典故,含劝友人隐逸山林,莫改初衷之意.
武陵人:指陶潜《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渔人。

赏析

情真意切的劝勉:这首诗是一首劝勉诗,诗人以真挚的情感对友人崔九进行劝勉。前两句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从正面劝说,劝崔九此次回到山中,无论处于深山还是浅山,都要尽情地欣赏山林的美景,享受隐居生活,不要留恋世俗。后两句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则从反面劝诫,借用武陵人进入桃花源后不久又离开的典故,告诫崔九既然选择了归隐,就不要轻易放弃,不要像武陵人那样只是短暂地在美好境界中停留,而应坚定地享受隐居生活的乐趣。

用典自然巧妙: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典故,“丘壑” 一词既描绘了实际的山林景色,又暗用了《世说新语・品藻》中谢鲲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隐逸山林、保持初衷的期望 。“武陵人” 的典故更是大家熟知的,通过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诗人的劝勉之意更加深刻,也让诗歌更具文化内涵。

语言浅白而意深:全诗语言浅显易懂,近乎口语,却蕴含着深远的意味。诗人用简洁的文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体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如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直白地表达了对友人归隐生活的期待;“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则用形象的比喻传达出了坚持隐居的重要性,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后期。当时唐玄宗任用奸相李林甫,宠幸杨贵妃,政治十分黑暗,下层知识分子难以入仕。崔九即崔兴宗,早年与裴迪、王维隐居唱和,后来出仕为官,但不久即对官场生活产生厌恶情绪,去官归隐。裴迪为之饯行送别,作此诗以劝勉。

简析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是一首富有深意的送别劝勉诗。诗人通过对友人归隐的劝勉,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诗中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关怀,又有对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其简洁的语言、巧妙的用典和真挚的情感,使这首诗成为了唐代送别诗中的佳作,也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在黑暗政治下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唐代诗文

寻隐者不遇

2025-2-2 15:03:48

唐代诗文

送灵澈上人

2025-2-2 15:27:2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