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迷离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夜晚我将船停泊在秦淮河畔靠近酒家的地方。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然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注释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用来疏通淮水,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烟:烟雾。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赏析
景中含情:首句 “烟笼寒水月笼沙”,两个 “笼” 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朦胧、冷寂的水边夜色图,为全诗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也流露出诗人淡淡的哀愁。
承上启下:“夜泊秦淮近酒家”,既点明了时间、地点,又为下文写听到商女唱歌做了铺垫。“近酒家” 三字,引出了 “商女”“亡国恨” 和 “后庭花”,使诗歌自然地过渡到对现实的感慨。
曲笔讽刺:“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表面上是说商女不懂亡国之恨,还在唱着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实际上是运用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欣赏商女唱歌的封建贵族、官僚、豪绅。诗人借古讽今,借陈后主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沉迷于声色享乐,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艺术手法:全诗寓情于景,将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语言精当,用 “笼”“犹唱” 等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主题。从听觉和视觉等多个角度进行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秦淮河畔的奢靡与衰败。
创作背景
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当时的唐朝社会危机四伏,内有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外有边患不断,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而统治阶级却依旧过着醉生梦死、荒淫无度的生活。杜牧本人关心政治,心怀壮志,却无法施展抱负。他夜泊秦淮河时,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联想到南朝陈后主因荒淫亡国的历史,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泊秦淮》,以表达对晚唐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简析
《泊秦淮》是杜牧的经典七言绝句。诗人通过描写夜泊秦淮的所见所闻,借古讽今,批判了晚唐统治者的荒淫无道,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诗歌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构思精巧,意境悲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成为千古名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体现了杜牧诗歌清新俊逸、含蓄委婉的风格,也使这首诗成为了唐诗中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