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译文
夜晚,我住宿在金陵渡口的小山楼中,一夜未眠,心中满是羁旅之愁。在斜月的映照下,夜江的潮水已经退落,对岸闪烁着两三点星火的地方便是瓜洲。
注释
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非指南京。
津:渡口。
小山楼:渡口附近的小楼,是作者住宿之处。
宿:过夜。
行人:旅客,这里指作者自己。
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
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像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
瓜洲:在长江北岸,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南部,与镇江市隔江相对,向来是长江南北水运的交通要冲。
赏析
景中含情:前两句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诗人点明自己夜宿于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自可愁” 直接表明了自己满怀愁绪。一个 “愁” 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为下文的写景抒情做了铺垫。后两句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诗人站在小山楼上远望,看到在斜月的映照下,江潮退落,对岸的瓜洲只有两三点星火闪烁。这里的 “潮落”“斜月”“星火” 等景物,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衬托出诗人的孤独落寞和羁旅之愁。
结构精巧:全诗以 “愁” 字贯穿全篇,首句写住宿的地点,次句点出 “愁” 情,三、四句通过描写夜景来进一步烘托 “愁” 绪,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同时,“金陵渡” 与 “瓜洲” 相互呼应,使诗歌在空间上形成了一个整体,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意境优美:诗人通过对江、月、灯火等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幅宁静凄迷、淡雅清新的夜江图。那两三星火与斜月、夜江明暗相映衬,融成一体,如一幅淡墨山水画,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让人在这美妙的景色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愁绪,韵味无穷。
创作背景
这是诗人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张祜夜宿镇江(今属江苏)渡口时,面对长江夜景,触景生情,因作此诗以抒发羁旅之愁思。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作者至京求官不遂后所作,寄寓了怀才不遇、落拓失意之情。
简析
《题金陵渡》是一首抒写客愁的佳作。诗人以简洁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金陵渡口的夜景,将自己的羁旅之愁融入到景色之中。诗歌语言朴素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能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借景抒情、烘托等手法,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张祜诗歌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唐代绝句的独特魅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