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译文
金陵是江南的胜地,可南朝的繁华盛事如今有谁还记得?青山环绕着故都,清江萦回,两岸的山峰对峙,犹如美人头上的发髻。汹涌的波涛寂寞地拍打着孤城,风帆远远地驶向天际。
陡峭的山崖上,树木依然倒斜着,这里曾系过莫愁女的小船。如今只剩下往昔的遗迹,一片郁郁苍苍,雾气笼罩着半个营垒。深夜,月亮越过城上的矮墙照进来,伤心地向东眺望秦淮河。
那酒旗飘扬、戏鼓喧闹的热闹街市如今在哪里?想来大概是在昔日王、谢两家比邻而居的地方。燕子不知道人间已经换了朝代,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它们在斜阳里相对呢喃,仿佛在诉说着兴亡之事。
注释
佳丽地:指金陵(今江苏南京),谢朓《入朝曲》有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
南朝:指东晋以后在南方相继建立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故国:即故都,这里指金陵。
髻鬟(jì huán):环形发髻,这里形容相对的山峰。
风樯(qiáng):指帆船,樯是桅杆。
断崖:临水的山崖。
莫愁:古代女子名,有石城莫愁和洛阳莫愁,这里指石城莫愁。石城在今南京,莫愁常乘艇子出没于湖滨。
郁苍苍:树木茂盛,一片深绿的样子。
垒:旧时军中作防守用的墙壁或工事。
女墙:城墙上呈凹凸形的小墙。
淮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城,是六朝时王公贵族们游乐的地方。
酒旗:酒店的幌子,这里代指酒店。
戏鼓:唱戏时的鼓声,这里指游乐场所。
王谢:指东晋时的王导、谢安两大贵族家族,他们都居住在金陵乌衣巷一带,是当时的名门望族。
巷陌:街道,这里指乌衣巷。
赏析
上片:起句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以感慨发问,奠定了全词吊古伤今的基调。“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描绘金陵的山川形胜,山环水绕,两岸山峰对峙,展现出金陵的雄伟壮丽,“绕”“对起” 等词,化静为动,使画面富有动态感。“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怒涛” 与 “寂寞” 形成鲜明对比,既写出了江水的汹涌澎湃,又衬托出金陵城的寂寞冷清,而风帆驶向天际,更增添了一种空旷、寂寥之感,暗示着历史的沧桑变迁。
中片:“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通过描写断崖边的树木,联想到莫愁女的故事,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写出金陵的古迹在岁月的侵蚀下,只剩下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雾气笼罩着营垒,营造出一种神秘、凄凉的氛围。“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以拟人手法,写月亮仿佛也带着伤心之情,在深夜越过女墙,向东眺望秦淮河,而秦淮河在六朝时是繁华的象征,如今却已物是人非,进一步烘托出词人的伤怀之情。
下片:“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词人询问昔日繁华的街市如今在哪里,推测大概在当年王、谢家族居住的地方,引发对往昔繁华的追思。“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的诗意,通过燕子的视角,表现出朝代的更迭和世事的变迁,燕子在斜阳中相对呢喃,仿佛在诉说着兴亡之事,给人以无限的感慨和思考。
整体:全词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以景起,以景结,中间穿插历史典故和想象,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语言典雅含蓄,意境雄浑壮阔又不失细腻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北宋末年,社会矛盾尖锐,国家面临内忧外患。周邦彦一生经历了北宋的兴衰,他在游览金陵时,目睹金陵的山川形胜,联想到历史上的兴衰更替,尤其是南朝的覆灭,借古讽今,以金陵的兴衰变迁,影射北宋王朝的命运,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从而创作了这首词。
简析
《西河・金陵怀古》是周邦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宋词中怀古词的经典之作。从内容上看,它以金陵为背景,回顾了南朝的兴衰历史,借古喻今,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感慨。在艺术手法上,巧妙地化用前人诗句,如刘禹锡的《乌衣巷》等,将历史典故与眼前景物有机结合,使词的内涵更加丰富。同时,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写,如 “怒涛寂寞打孤城”“夜深月过女墙来” 等,营造出雄浑壮阔又凄凉寂寞的意境,情景交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全词体现了周邦彦高超的作词技巧和深厚的文学底蕴,对后世的怀古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