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出自宋代朱淑真的《秋夜》

译文

铺床的时候只觉得满床都是从梧桐枝叶间洒下的清冷月光,那明月在梧桐枝叶的空隙之处显得格外明亮。

注释

铺床:整理床铺,准备休息,点明了行为动作和时间可能是夜晚准备就寝之时。

凉:既指月光洒在床上给人带来的清冷之感,也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凄凉情绪。

满:表示月光充盈、遍布的状态,突出了月光的浓郁。

梧桐月:透过梧桐树的枝叶洒下的月光。梧桐在古诗中常带有孤寂、凄凉的意味,这里的 “梧桐月” 进一步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

缺处:指梧桐树的枝叶间的空隙之处。

明:明亮,形容月光透过枝叶缝隙后显得更加清晰、耀眼。

赏析

营造清冷孤寂的氛围:“铺床凉满梧桐月” 一句,通过 “铺床” 这一日常行为,巧妙地引出了环境描写。“凉” 字既是对月光的触觉感受,又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满” 字生动地描绘出月光如霜般铺满床铺的情景,给人一种清冷、孤寂的感觉。而 “梧桐月” 这一意象,因梧桐在传统文化中常与寂寞、哀愁相关联,更增添了氛围的凄清。“月在梧桐缺处明” 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氛围,月光透过梧桐枝叶的缝隙洒下,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明亮,仿佛在寂静中透出一丝清冷的光芒,让整个画面更具孤寂之感。

细腻传达内心的情感:这两句诗看似在写景,实则细腻地传达出了词人朱淑真内心的情感。词人在铺床准备休息时,感受到满床的清冷月光,心中的孤寂和惆怅之情油然而生。那透过梧桐枝叶缝隙的明亮月光,如同词人内心的思绪,在寂静的夜晚中显得格外清晰。她或许是在思念着某人,或许是在感慨自己的身世,这种复杂的情感通过对月光和梧桐的描写委婉地表达出来,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朱淑真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中,景与情紧密相连。月光、梧桐等景物的描写不仅仅是对环境的刻画,更是词人情感的寄托。清冷的月光和孤寂的梧桐,与词人内心的凄凉、寂寞相互映衬,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而深沉。读者在欣赏这些景物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词人的心境,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语言风格的清新自然:这两句诗语言清新自然,简洁而富有韵味。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修饰,只是用平实的语言描绘出了夜晚的景象和自己的感受。“凉”“满”“缺”“明” 等字用词精准,生动地表现出了月光的特点和环境的氛围。这种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使诗歌具有一种质朴的美感,让读者能够更直接地领略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宋代名句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2025-4-18 13:29:41

宋代名句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2025-4-18 13:48:0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