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在战场上秋天进行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为君王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
注释
破阵子:词牌名。
陈同甫:陈亮,字同甫,南宋思想家、文学家,辛弃疾的好友。
梦回:梦里遇见,说明下面描写的战场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
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角,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铜制成,外加彩绘,名目画角。
八百里:牛名。《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 “八百里驳”。这里泛指牛。
麾下:指部下。
炙:烤肉。
五十弦:原指瑟,这里泛指各种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
沙场:战场。
点兵:检阅军队。
的卢:良马名,一种烈性快马。
霹雳:本是疾雷声,此处比喻弓弦响声之大。
了却:了结,把事情做完。
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赢得:博得。
可怜:可惜。
赏析
结构独特:整首词由 “醉” 开始,到 “醒” 结束,“醉” 时 “挑灯看剑”,“醒” 时 “可怜白发生”,中间通过梦境描绘了一幅宏大的战争场景。梦境中,作者将战前准备、战场上的激烈厮杀以及战后的壮志豪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与现实中作者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无奈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使词的结构跌宕起伏,富有层次感。
情感丰富:从情感上看,前九句气势磅礴,充满了作者对往昔战斗生活的怀念和对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渴望,展现出一种豪迈、激昂的情感。而最后一句 “可怜白发生”,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前面的万丈豪情,瞬间从理想的巅峰跌入现实的谷底,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和无奈,这种情感的大起大落,极具感染力,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意象鲜明:词中运用了大量富有表现力的意象,如 “剑”“角”“八百里”“五十弦”“的卢”“霹雳” 等,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了一种紧张、激烈、豪迈的战斗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金戈铁马的战场之中,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力和画面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上饶带湖,他的好友陈亮(陈同甫)为了驳斥投降派的谬论,曾多次上书孝宗,主张抗战,力主恢复中原。陈亮到上饶拜访辛弃疾,两人共商抗金大计,分别之后,辛弃疾写了这首词寄给陈亮,以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和对友人的鼓励与支持,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简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充分体现了他豪放词风的特点。全词内容丰富,既描绘了壮观的战争场面,又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艺术手法上,虚实相生、对比强烈,语言豪迈奔放,气势磅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不仅是辛弃疾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南宋时期爱国志士们共同心声的写照,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们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