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译文
青山若隐若现,江水悠远绵长,时至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没有完全凋零。
注释
隐隐:若隐若现,形容青山连绵起伏,远看时不太清晰的样子。
水迢迢(tiáo):形容江水悠长遥远的样子,“迢迢” 有遥远的意思。
秋尽:指秋天将尽,到了深秋时节。
江南:这里是一个地理区域概念,泛指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在古代文化中常被视为风景秀丽、物产丰饶之地。
草未凋:草木还没有枯萎凋零。“凋” 意为草木零落、枯萎。
赏析
优美的江南景致描绘:“青山隐隐水迢迢” 开篇就勾勒出一幅淡雅的江南山水图。“青山隐隐” 生动地写出了远处青山连绵,在朦胧的雾气或天色中若隐若现的景象,给人一种悠远、空灵的感觉。“水迢迢” 则描绘出江水悠悠流淌,绵延不绝的画面,展现出江南水乡的柔美与灵动。这一句从视觉上给人以开阔、舒缓的感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
独特的季节感受表达:“秋尽江南草未凋” 进一步描绘了江南的独特景致。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深秋时节应该是草木凋零、万物萧瑟的景象,但杜牧笔下的江南,即使到了秋尽之时,草木依然保持着一定的生机,没有完全枯萎。这种独特的景象,既体现了江南气候相对温暖湿润的特点,又传达出一种与传统秋景不同的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这一描写,打破了人们对秋天的固有认知,给人以新鲜感,也暗示了江南的独特魅力和风情。
含蓄的情感蕴含: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在写景,实则蕴含着诗人含蓄的情感。青山绿水的描绘,可能寄托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而 “秋尽江南草未凋” 或许也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虽然秋天已尽,但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完全凋零,仿佛在挽留时光。同时,也可能蕴含着诗人对江南的眷恋和对某种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使诗歌具有了更丰富的情感内涵。
语言风格的清新自然:杜牧的这两句诗语言清新自然,简洁流畅。“隐隐”“迢迢” 等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诗句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修辞手法,而是用平实的语言勾勒出江南的美景,却能让读者感受到江南山水的韵味和秋天的独特气息,体现了杜牧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的艺术特色。